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静脉血栓栓塞症(VTE)的全球威胁
阅读:102次 更新时间:2025-07-04

  静脉血栓栓塞症(VTE)是由深静脉血栓(DVT)与肺栓塞(PE)构成的致命组合,每年在全球造成超过84万例死亡,相当于每37秒就有一人因此丧生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60%的VTE事件发生在住院期间,已成为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首要原因。在我国,VTE发病率持续攀升,2021年已达14.2/10万人,绝对患者数超过20万。从术后卧床的老人到长途飞行的商务人士,血栓风险可能悄然潜伏——这正是VTE隐匿性与普遍性的真实写照。


  一、谁会被“栓”住?高危人群的精准画像

  以下人群需格外警惕:

  1.久坐的“隐形受害者”

  连续静坐超过4小时会显著减缓血流速度。例如程序员小张连续加班后突发下肢肿胀,最终确诊为深静脉血栓,这正是血流瘀滞的典型后果。

  2.医源性风险群体

  手术患者:关节置换术后若未预防性抗凝,VTE风险可高达40%。

  肿瘤患者:VTE相关死亡占癌症总死亡的9%。肺癌患者李先生在化疗期间未同步抗凝,最终因肺栓塞离世,这一案例敲响警钟。

  孕产妇:激素变化叠加子宫压迫血管,孕妇小刘在孕晚期突发呼吸困难,确诊为肺栓塞。

  3.慢性病患者的叠加风险

  肥胖、糖尿病患者血液黏稠度升高,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泵血功能减弱,这些因素共同构成血栓滋生的温床。

  重要提示:若出现单侧下肢突发肿胀、胸痛伴窒息感或咯血,请立即就医!这是与死神赛跑的关键窗口。

  二、三级防御体系:从基础到精准的防护网

  1.基础预防:人人可践行的“防栓三字诀”

  动:每日30分钟快走或游泳;办公室久坐时,每2小时做踝泵运动(勾脚10秒+绷脚10秒,重复5分钟)。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实测显示,此动作可提升下肢血流速度37%。

  饮:晨起、睡前、夜起各饮1杯温水(总量1500-2500ml/日)。心内科王医生常提醒患者:“一杯水,可能稀释一分血栓风险。”

  食:多吃三文鱼(富含Ω-3抗炎因子)、洋葱(含槲皮素抑制血小板聚集)、黑木耳(多糖成分降低血黏度)。

  2.物理预防:机械力驱动血流循环

  梯度压力袜(GCS):孕妇小陈从孕20周穿戴至产后,有效预防下肢静脉曲张及DVT。

 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(IPC):骨科术后患者使用IPC,DVT风险直降40%。

  3.药物预防:抗凝药物的精准分层管理

  根据Caprini评分制定策略:

  风险等级 典型人群 预防方案

  低风险 年轻微创手术患者 早期下床活动 + IPC

  中风险 腹腔镜大手术患者 依诺肝素40mg/日 + IPC

  高风险 髋关节置换/晚期肿瘤患者 利伐沙班10mg/日 + IPC(肿瘤患者延长至4周)

  禁忌警示:活动性出血或血小板<50×10⁹/L者禁用抗凝药,改用机械预防更安全。

  三、特殊人群防护:量身定制的个体化方案

  1.癌症患者

  采用Khomana模型评估风险:肺癌患者老王评分≥4分,需每日注射低分子肝素。新技术PEVB条形码检测(灵敏度96.8%)可提前预判高风险患者。

  2.孕产妇

  禁用华法林(致畸风险)!改用依诺肝素,如孕妈小刘抗凝至产后6周,最终平安分娩。剖宫产或合并肥胖/高龄者,即需启动抗凝预防。

  3.骨科患者

  髋关节置换术后抗凝需持续≥14天,髋部骨折患者需延长至35天。张阿姨因过早停药导致肺栓塞的教训值得警醒。

  四、突破性进展:2025中国指南更新要点

  1.快速鉴别技术

  西湖大学研发的Fast-DetectGPT对AI生成文本识别率达90%,提速340倍,助力期刊编辑精准筛查低质量论文。

  2.救治体系升级

  引入“灾难性PTE”概念(收缩压<90mmHg+氧饱和度<90%),启动多学科PERT团队救治。

  肾功能不全者(eGFR 15-29ml/min)推荐阿哌沙班减量使用。

  五、全民行动:让“栓”无处可逃

  1.医疗机构

  住院患者24小时内完成Caprini评分,高危者即刻启动预防。北京协和医院推行此标准后,VTE发生率下降52%。

  2.公众自查

  BMI>30者减重5%,血栓风险直降20%!戒烟、控糖(HbA1c<7%)是关键防线。

  3.技术普惠

  学习“踝泵运动”,家用IPC设备租赁服务已覆盖200个城市。

  核心提示:VTE是可防可控的“沉默杀手”。从下一次踝泵运动开始,从每一杯水的坚持开始——让血液自由流动,远离血栓威胁!

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

  文献来源

  1.烟台市政府《静脉血栓栓塞症健康科普》(2024)

  2.《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》(2025)

  3.中科院理化所《癌症患者VTE风险预测新进展》(2025)

  4.公卫科普《VTE风险人群基础预防》(2024)

  5.西湖大学《Fast-DetectGPT技术报告》(2025)